注册   |   登录
服务热线: 400-886-9099
下载专区
实用工具
APP
手机APP下载
扫一扫
微信
关注竞宇金融微信
扫一扫
房贷中国
进入房贷中国
扫一扫 关注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临江大道5号(保利中心自编6号)2001

服务热线:400-886-9099

公司总机:020-37585116

投诉电话:13544347778

王健林之所以是王健林而不是李嘉诚
2015年5月14日      查看次数:

5月4日,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由于万达旗下的两家最有价值上市公司股价创下新高,王健林不仅再次回到内地首富的位置,而且还超越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

这是一个让国人高度关注的消息,因为此前大陆商界普遍视

李嘉诚为“经营之神”、“超人”,没想到“超人”被王健林一个“年轻人”轻松超越了。

但我对此一点都不感觉惊奇,只是时间比我想象的提前了几年——最近股市上涨略微帮助了一下王健林,加速了这个过程。

2010年3月25日,我在微博上说:“十年内福布斯富豪榜上将有一半以上是中国人,并有多位人士的财富数量超越李嘉诚先生——拭目以待吧”。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甚至有些人认为是“嘲讽”。我回复说“这只是我做的又一个预测,无意刺激大家,未来会告诉你这又成了事实!”

2013年9月11日,我在微博中写道:“王健林的财富很快将超越李嘉诚!”。很多人仍然不信,留言说“基本没可能” ,“绝对没可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好吗?”“永远不会超过。”

2014年8月1日,我在微博中针对那些对我“王健林的财富很快将超越李嘉诚”说法的质疑,写到:“十几年前,我与王健林交往相对多些,互有帮助,有时去其办公室。我感到其聪明绝顶,万达前途无量。但达到今天的境界,确实还是出乎意料。万达只要整体一上市,可能资产规模就进入世界500强前20位,王会成为全世界最富的华人,超越李嘉诚可能很正常。”

为什么我坚持认为王健林的财富很快将超越李嘉诚?作为高度关注并研究财富增长与安全的人,几年前我对眼中这两位“商神”进行过比较,思考了他俩各自的优劣势,觉得王健林更厉害,超越李嘉诚是必然的——

1、二人在见识和视野方面的差距会逐渐缩小直到彻底消失,这对王健林的发展有利。李嘉诚11岁即到香港生活、经商。百度一下都知道,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并称“纽伦港”,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香港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1997年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仍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此前李嘉诚长期在这一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经商,视野开阔,环境优越。而王健林所在的大陆是什么情况自然不必再说,王健林经商的历史也不足30年。这是过去两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像城里人与农村人之间的差距一样。但农村人若通过考学进了城,自身又努力,20年后事业上超越城里人很正常。随着王健林财富的增长、万达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及社会影响力的上升,差距消失是必然,由此带来的能力差别不复存在。

2、李嘉诚被中共高层疏远、王健林受到重视几乎可以说是必然。李嘉诚起家于香港,腾飞于大陆,其发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回归这个政治事件及特殊背景下造成的双边经济差距。但是,意识形态的差别决定了李嘉诚与大陆高层的渐行渐远。我曾在微信公众号“藩丝财智厅”里推送过一篇《梦里花落知多少:李嘉诚撤出中国的惊天内幕》,在那里我说过: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陆高层一直希望李嘉诚利用自己的身份在香港回归和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帮助大陆落实管理设想,为此也给了李嘉诚大量投资机会。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李嘉诚与中共最高层的关系渐起变化,在心理上出现了严重隔阂。双边摩擦和冲突的频繁出现,也使得李嘉诚感觉陆港关系已经到了令人警觉的时刻。他认为香港与大陆的关系变得僵持和对立,对企业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他自己最近又受到香港不少民众的激烈攻击,也担心他退出企业后,儿子无能力与中共高层打交道,处理好公司长期发展问题。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他频频撤资。在这一背景下,根红苗正、政治素质极高的王健林取代李嘉诚等人的“待遇”是必然,受重视自然有利于企业发展。

3、融资劣势是制约万达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资本市场不可能永远拒绝王健林,他最终撬开了这扇大门。香港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银行林立,竞争激烈,资金成本很低。效率和处理风险的系统均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香港的金融服务范围涵盖广泛,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经纪、资产管理及其他金融服务。香港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运作系统,为本地和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对比国内,香港在法制、金融监管制度、市场参与者的成熟程度、营商的核心文化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李嘉诚旗下的几大集团、多家上市公司,几乎可以说从不缺钱,只要寻找投资机会和控制风险就行了。但王健林与万达的发展机会则完全不同。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折腾,王健林旗下已有三家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万达商业,大陆A股上市公司万达院线,以及在美国上市的AMC。现在王健林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基本被打通。与王健林相比,李嘉诚的又一个优势已不存在。而且王健林还有一些资产没进入资本市场,还有几柄“杀手锏”可以增加其分量。

4、两人都善于捕捉发展机会,但王健林同时还有极强的创新精神,明显胜于李嘉诚。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潮流就是万达引领的。万达广场、万达茂、万达城等商业地产项目的不断升级及其中的标准化研究,是其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万达在城市综合体业态组成方面的研究下了大功夫,形成了竞争优势,并借此快速复制、扩张。万达近年开业的城市综合体,在招商思路和品牌商家的引进方面不断进行革新、调整,在商业地产营销方面的“订单模式”一度被业内津津乐道。我看过很多万达的项目,演讲时也听过不少万达营销、工程方面高管的介绍,充分感受到了万达在项目规划、设计方面的探索。在高新技术与商业地产的结合方面万达也有很多尝试。也许万达未来的经验管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与万达相比,这些年创新点着实不多。

5、创新给王健林带来了“垄断优势”,再加上他更善于与官场打交道,使其在拿地方面远胜于李嘉诚。在现行体制下,官员都是追求政绩的。如果一个公司的进入能给地方党委、政府带来政绩,自然受欢迎,政府自然支持其发展,在地价、配套费、审批程序方面会得到照顾。万达广场、万达茂、万达城等代表着商业地产创新精神的项目,能给地方带来城市形象改变、GDP增长、财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等实实在在的好处,还能拉升万达项目周围的地价。谈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可能没有一家开发商能跟万达相比,这是创新带来的结果。“我为什么一直要搞创新,就是要政府来主动找我。你要是去找它,它牛哄哄的,要是吃拿卡要怎么办?你是给还是不给?它要是来找你就容易得多。”高干家庭出身、深谙官场之道的王健林“亲近政府,远离政治”,照样形成“千城争邀”的局面,这些年各城市书记、市长最希望见到的企业家就是王健林。这与李嘉诚旗下公司仍然靠面子、靠“首富”影响力与政府打交道的作法完全不同,港资企业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6、王健林带领的万达更有效率,李嘉诚旗下公司远没法比。军人出身的王健林至今保持着饱满精神与昂扬斗志,走路虎虎生风,工作雷厉风行,连语速也明显快于普通人。他仍保留着军人的作息习惯:每年只给自己一周左右的休假时间,且不是连休。平日里只要不出差,他总会比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早半小时至一小时到达办公室。有一次万达唐山公司搞一个活动,几个专家约好早上七点去北京万达广场汇合乘车。在大楼入口,我巧遇数年未见面的他,见证了传说中他“七点上班”的习惯。老板这么早上班,员工敢偷懒、迟到么?这使得在商业地产领域,万达速度无人能敌。几十万平米的综合体,从拿地到开业,每个节点都要保证速度,确保在一年半甚至一年内完成,大家只有拼命工作。这种效率让支持万达的地方政府眨眼就能看到政绩,进而更支持万达。万达近乎苛刻的速度,被全世界同行惊叹“不可想象”。而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则要三、四倍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干完一个项目。相比之下,就显得慢吞吞,无竞争力了。

7、王健林对国家战略、大政方针、经济与社会趋势、发展热点,都高度敏感,其反应速度与悟性超越李嘉诚。“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王健林善于用宏观视野,研究企业战略,无论是企业的不断转型、总部驻地的调整、空间战略的选择、产业链的构建、文化产业的进入,还是危机及救市时期的机会把握,都反映出超强的敏感性与决断力,目前万达内部对商业地产市场与项目的研究能力也远超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我与他有限的面对面的接触过程中,我充分感觉到了他的睿智、好学和前瞻力。2001年初,在大连,我曾连续几次与其见面,讨论“数字化家园”和“数字化办公”问题。那个时代很多搞IT的人可能也没想过这些问题。在一次朱镕基参加的重要会议上,他做了《迎接人类居住史上的“第四次革命”》的发言,据说朱总理听完大为震惊,特意点名接见了他和另一位企业家。王健林关注经管类有思想的书籍,至今每年给企业员工推荐一本书,要求员工阅读——他推荐哪本,哪本就畅销,因为万达一次就订购十多万本。

8、王健林更富有人格魅力,接触过的人都能受到感召,愿意帮助万达发展,这一点他又胜于李嘉诚。我在大连时,与他有过一些接触,也曾俩人一起喝茶、聊天。后来都来北京,他太忙,再难见面。一次我看到他当选全国政协常委的新闻,我发短信祝贺,他特意回电话,跟我畅聊半个多小时,与我讨论了经济形势与房地产“拐点论”问题,并敦促我多多关注社会实践,不要做“死学问”。他不但能与你谈操作、谈执行,也可以与你谈理想、谈情怀、谈天下大势,甚至谈名人趣事。我第一次关注任志强和潘石屹,就是因为他跟我谈到了这两个名字及其观点。他不仅仅是工作狂,还有情趣、爱好。他对足球的热爱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歌唱得也很好,网上曾流出过一个他在公司晚会上高歌的视频,大概可以评为老板中的“歌唱家”了。现在又搞文化产业,涉足影视,谈歌星影星,更是头头是道。他精力旺盛、口才好、与民同乐、不忘旧情。与他在一起你立即就会感到一种气魄、格局和勇气。万达与原本绝对不可能合作的百度、腾讯共建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万达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15%小股。能合作与王健林个人魅力有关,大家无法拒绝他的提议,不管他提什么条件。

9、王健林性格既刚猛勇烈,又富有韧性,从这两个方面观察,王健林再胜一筹。从“万达速度”以及王健林早期的“足球人生”可以看出王健林刚猛勇烈的一面,这里不必细说。单说一下他的韧性——这一点,长期高高在上又极好面子的李嘉诚先生已不能比,这可能是大陆特殊环境造就了王健林的韧性——一种环境造就一种本领,就像林区很多人都会爬树一样。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拿到一笔2000万的贷款,王健林找了当时大连某国有银行,前后跑了50多次,每天围追堵截行长,蹲在人家门口整宿不睡。听他讲这个过程,简直是受尽屈辱,跟现在的上访“钉子户”经历差不多。2002年,万达尝试向商业地产转型,首先想到了要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亲自数次登门拜访相关负责人,竟然不得入其门。后来还是通过政府人士的牵线,才最终达成合作。这样办事,职业经理人做不到,只能老板亲自做。但王健林能做到,李嘉诚做不到了。

10、王健林更慷慨大方,身边更能聚集人才,也能让很多朋友心甘情愿帮他。当年万达总部在大连时,深感人才之重要,决定到深圳挖人,开出的价格震动了整个地产界。2012年5月,万达组建团队并开始在电商领域的试点,也慷慨开价,弄得知名的电商企业都很紧张,一大批来自阿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高管纷纷加盟万达电商。好朋友有需求时,王健林总是慷慨相助,对帮助过他的人,他也念念不忘。大约2001~2003年期间,我曾偶然帮过他几次小忙,他一直记在心里。我外甥女找工作时,他帮我做了安排。在大连时,我买房,他让手下送了10万元给我,还送了我大画家董寿平的两幅画。我后来在清华出版社主编、出版了一套物业管理的教材,他又资助了15万元。03年我有了进京工作的想法,他说“董藩你联系清华吧,我可以与清华合作成立万达清华房地产研究院,每年捐5000万,他们肯定感兴趣,你代表万达做院长。”后来我确定到北师大,他问我是否有住处,没有他可以向朋友要一套房子送我(我告诉他学校分给我了),并说如果我愿意找学校组建一个专门的学院,他可以资助钱,专门培养商业地产人才。曾有某退休高官想与我一起建立一个研究院,我征求他的意见,他劝说:“董藩你不要与官员一起做这个,不合适。你需要钱调研、出书、出国考察,我资助几百万就行了”。十年来万达系统经常找我演讲,即使安排冲突,我也尽量协调出席,不管王健林知不知道——他的慷慨让我无法不帮他,尽管我力量很弱,不去也没啥。

王健林在执行力、企业文化建设、预算控制、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差于李嘉诚甚至明显超越李嘉诚了。这两位都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华人商界甚至全世界商界名副其实的领袖和骄傲。但长江后浪推前浪,相比下来,王健林还能创造出更大成就,只要在他身上不出现什么政治问题。

我坚信,王健林的时代来临了!在未来20年里,他有充分的时间再创奇迹,虽然他仍然在谦虚地说:李嘉诚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扫一扫轻松关注“竞宇金融”微信号,免费获取最新房产资讯和优惠政策)

上一篇:广东出了12位超级富豪
下一篇:最后一页

展开
产品介绍
楼宇按揭
地产融资
短期贷款
信用贷款
资讯中心
聚焦竞宇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媒体报道
购房指南
一手房按揭贷款
二手房按揭贷款
公积金按揭贷款
二手房按揭流程
竞宇讲堂
员工培训
经纪人培训
在线房贷问答
服务中心
按揭计算工具
资料下载专区
在线申请按揭
网站地图

gzjy16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49429号 |

集团总部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临江大道5号(保利中心自编6号)2001
服务热线:400-886-9099
公司总机:020-37585116
投诉电话:13544347778
扫一扫,关注竞宇订阅号